摘要: 黄 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以根入药,又名山茶根、空心草、黄芩茶等。黄芩性寒、味苦,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能。根据《全国中成药产品目录》第 一部统计资料,70%的中成药中都含有黄芩,黄芩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历史上以河北省生产的黄芩质量最好,尤其是承德燕山山地和丘陵区的黄芩,以质量优 良而闻名于世,被世人称为“热河黄芩”畅销全国。目前,黄芩多为人工栽培,黄芩具有生长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本文主要介绍 黄芩在承德地区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1 选地 整地
黄芩适合在气候温暖而略微寒冷的区域生长,耐寒、耐旱但怕潮湿,在低洼地、阴坡地及粘性土壤上生长不良。因此,应该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结合耕地施入基肥,每667 m
2施入农家肥2 000 kg,复合肥或磷肥20 kg,深耕细耙、平整作畦,畦宽1.2~ 1.5 m,畦沟深25~ 30 cm,畦面土粒细碎。
2 播种
黄 芩直播对季节要求不严,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可以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有灌溉条件的地块,一般播种期在4月底~ 5月中旬。无灌溉条件的地块,可以趁墒播种,早春、晚秋或雨季播种。直播黄芩,行距30~ 40 cm,采用开沟条播,开0.5~ 1 cm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搂平,轻镇压后浇水(也可以先浇地后播籽),播种量1.5~ 2 kg/667 m
2。
3 田间管理
3.1 间苗、浇水。播种后必须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出苗。10 d左右出苗,出苗后若土壤水分不足,在定苗前后浇一次“定苗水”,以促进扎根。当幼苗长到5 cm时,按株距10~ 12 cm进行定苗。以后不是特别干旱一般不用浇水,如遇干旱或追肥时土壤水分不足,应该适当浇水。黄芩怕涝,雨季要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第2~ 3年,每年春天返青时需灌水1次,以后可根据旱情和苗情适时浇灌。
3.2 中耕除草。苗期要及时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结和杂草危害,保持表土疏松,无杂草,一般每年需要锄草3~ 4次。
3.3 施肥、摘除花蕾。在中等地力条件下,黄芩生长期间,每年需追肥1~ 2次。N、P、K肥应配合使用,每667 m
2追施氮肥20 kg、磷肥(P
2O
5 47%)5 kg、钾肥(K
2O 50%)5 kg,在定苗或返青前后结合灌水追肥。在抽穗前叶面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1~ 2次,促进植株健壮。次年收获的可在植株枯萎后,于行间开沟,每667 m
2施农家肥2 000 kg、过磷酸钙300 kg、草木灰200 kg,然后覆土盖平。6~ 7月份,对非留种田在抽出花序前,将花梗剪掉,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产量。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黄芩主要病害有叶枯病、白粉病、根腐病等。
4.1.1 叶枯病。一般在6月初发病,雨季发病严重。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病源,清除残枝,实施轮作。②少量发生时,挖除病株烧掉。③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1 000倍液或百菌清800倍液防治。
4.1.2 白粉病。一般在7月份发生。防治方法:①增强田间通风透光。②发病初期喷施0.1%~ 0.2%的可湿性硫磺粉、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25%的粉锈宁2 000倍液。
4.1.3 根腐病。雨季发病较重。防治方法:①雨季注意排水,增强田间通风透光,及时中耕除草。②发病初期用1%硫酸亚铁溶液在病穴进行消毒。
4.2 虫害。黄芩主要虫害有银纹夜蛾、地老虎等。防治银纹夜蛾用20%灭扫利乳油3 000倍液,喷施1~ 2次。防治地老虎用0.5%的辛硫磷毒饵诱杀或人工捕杀。为确保不造成农药残留,在黄芩采收前40 d,要停止使用任何农药。
5 采收加工
在 栽植2年后收获产品最佳,当10~ 11月黄芩地上茎叶枯萎后开始采挖。选择晴朗天气将根挖出,去掉茎叶及泥土,切忌把根挖断。将挖出的黄芩根晒至半干后置于背篼或箩筐内撞掉表皮,或用竹片 刮去表皮,并迅速制干(晒干或烘干),防止阳光暴晒和雨水淋湿,不能用水清洗,以免影响质量。以坚实无孔洞、内部呈鲜黄者为上品,每10~ 20根扎为小把,3~ 4 kg鲜根可加工成1 kg干货, 1年生植株每667 m
2产商品根200 kg,产值达3 000元。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