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百日无雨、五十年一遇的严重大旱情况下,黄泛区农场近10万亩小麦又获丰收,平均亩产为556公斤。这已是黄泛区农场小麦连续增产的第六个年头。黄泛区农场的小麦为什么能连续保持高产?我的体会是:
坚持选用良种。为引进、选育高产品种,从2000年起,农场共投入数百万元,引进“郑麦9023”、“偃展4110”、“太空6号”、“郑麦366”、“豫农202”、“周麦22”、“周麦23”等高产小麦新品种,并每年投入近百万元用于新品种的研发,先后选育出了“神麦1号”、“泛麦5号”、“泛麦8号”等高产、抗倒、增产潜力大的新品种。其中“泛麦5号”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采用配方施肥。农场每年8月份首先由土壤化验室对全场近10万亩耕地取土样900份左右,经化验计算出各类土壤各项养分含量。再由总农艺师根据目标产量,参照当地土壤供肥系数、肥料利用率,采用养分平衡法计算出每个区域小麦配方施肥量。最后由总场统一购买肥料,以低于市场价供应给职工。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农场利用国家项目支持和自筹资金,逐年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完善了农田灌排系统。实行了节水灌溉,6天能普浇一遍水,用水量比大水漫灌节约60%,浇地成本节约50%,速度提高近3倍。农场的农田基础设施基本能保证农业生产大旱100天不减产,日降雨200毫米田间无积水,为小麦高产提供了保障。
全场共投入资金2942.5万元,保证了小麦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全场近10万亩小麦从整地到播种结束,由10年前的15天左右缩短到7天左右;小麦收获由15天左右缩短为3至5天。
严格小麦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农场自1981年就已制定了《小麦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对小麦生产实行了标准化管理。《小麦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规定了小麦播前准备、品种利用、播种、田间管理、种子田管理、收割、晾晒等一系列生产管理的操作规范。每年结合当年小麦生产实际,对规程进行修改完善,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小麦高产生产操作规程,使生产经营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规可循。本规程小麦种植户人手一册。农场在生产上实行了“六统一”的政策,即统一品种布局,统一种子供应,统一重大技术措施,统一机械收割,统一晒场管理,统一征收、销售。
实施中低产田改造。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提高作物单产,增加总产,农场先后累计投资620万多元,通过完善排灌系统和农田林网建设、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补施酸性肥料等措施,改造盐碱地4000亩。改造后的盐碱地由亩产350公斤左右提高到亩产500公斤左右。。
搞好科技培训、示范带动。农场在小麦生产中,注意搞好科技培训,把常规的室内培训,搬到田间地头。2003年至今共举办小麦生产管理技术培训28期,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及农工农民12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份。 (来源: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场长、党委书记 张鹏举)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