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前沿和生物技术应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科技创新、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也是目前国际科学技术竞争的焦点。
|
坚定不移推进我国转基因技术研究应用
黄大昉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农业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前沿和生物技术应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科技创新、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也是目前国际科学技术竞争的焦点。
一、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势头强劲,不可阻挡
最近,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发布了全球转基因作物育种产业发展的最新统计资料。2009年全球有25个国家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另有32个国家批准转基因产品进口或进行大田试验;包括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12种作物在内的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继续快速增长,总面积已达1.34亿公顷,较2008年增长7%,较产业化初始的1996年增长近79倍。全球大豆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三(77%)、棉花总面积的近一半(49%)、玉米总面积的四分之一(26%)、油菜总面积的五分之一(21%)均为转基因品种。转基因作物育种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生态效益已得到充分显现,其推广应用速度之快更创造了近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奇迹。伴随生物安全管理日趋规范和科学实践的不断积累,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进一步得到保障,公众的认识也逐步走向科学和理性,转基因产品不仅受到广大农民欢迎,也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已不可阻挡。
除了上述几种作物,一些国家近年也批准了其它多种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商业化种植或大规模试验应用。以水稻为例,美国于1999年批准了耐除草剂水稻LLRICE06和LLRICE62的商业种植,加拿大和墨西哥批准进口,可以食用;从1998年开始,美国批准含溶菌酶、乳铁蛋白、人血清白蛋白三种用于保健治疗的转基因水稻在控制条件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7年种植区域除堪萨斯州外还增加了北卡罗来纳州;伊朗于2004年也批准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商业化种植。
还值得注意的是,以提高作物抗逆性和改善营养、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新一代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开发速度近年显著加快,已成为国际技术竞争的热点。目前国内外正在积极研究的“第二代”转基因作物,包括富含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的水稻、大豆、玉米,具有保健、防病或抗癌功能的蔬菜、油料作物等。这些作物不仅因产品附加值的显著提高而受到生产者的青睐,预计也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不少第二代转基因作物又被称为“植物生物反应器”,即利用转基因作物生产功能蛋白( 药用蛋白、营养保健蛋白、饲料用酶制剂、生物材料、工业原料等),较之以防治病虫草害为目标的第一代转基因作物市场开发前景更为广阔。
二、发展转基因作物育种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仅用了全球9% 的耕地,生产了世界25% 的粮食,养活了世界21% 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面对着越来越大的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压力和今后10年增产1000亿斤粮食的目标、面对着耕地锐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灾害频发、水域富营养化等诸多的矛盾,面对着超过4000万农民脱贫致富的艰巨任务,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它以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为基础,能够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的产品(如粮食、医药、食品、能源、化工原料等),可以实现传统技术手段的更新,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为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难得的发展机遇。
拥有自主产权的抗虫棉的研究开发是我国独立发展农作物生物育种,打破跨国公司垄断,抢占国际生物技术制高点的成功事例。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获审定的抗虫棉品种共有160个;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棉花主产省抗虫棉种植率达到了100%,累计推广应用面积已达3.15亿亩,新增产值超过440亿元,农民增收250亿元。抗虫棉的应用不仅有效控制了棉花、玉米、大豆等作物棉铃虫的危害,还由于降低了70-80%的杀虫剂用量,有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减少了农药中毒事故。抗虫棉的开发还有力促进了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水平的提升,推动了新型棉花种子业的形成;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争得了绝对优势,而且走出国门,在国际棉花种业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
在转基因作物开发上,我们也有深刻的教训。近年来,外国转基因大豆如潮水般涌入,短短几年便控制了我国市场。国内大豆生产与加工之所以陷入受制于人的被动境地,其根本原因并非对国内非转基因大豆保护不力,而在于大豆转基因技术自主研发实力的不足。这一事件发人深省,再次提醒我们:发展转基因作物育种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三、推进我国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一贯支持转基因生物育种的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针的指引下,中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转基因作物育种研发和管理体系,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转基因作物独立研发能力的国家之一。然而,应当看到,虽然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仅在棉花、水稻、玉米等少数作物、少数基因上取得一定的优势或特色,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产业化机制尚不健全,整体实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从全球来看,转基因作物育种技术及其产业在经历了技术成熟期和产业发展期之后,目前已进入至关重要的,以抢占技术制高点与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的战略机遇期,围绕基因、人才和市场的国际竞争正日趋白热化。尽管竞争策略有所调整,某些跨国公司力图抢占和控制中国转基因作物市场的基本战略没有根本改变。还应注意,近年来个别具有国际利益集团复杂背景的极端环保组织势力迅速扩张,在对“基因安全”的认识上不断制造混乱,企图干扰我国政府决策,阻止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总之,对于未来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国际竞争的激烈性与复杂性,我们要有足够的准备和全面的对策。为此,更应抓住转基因重大专项实施的契机,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