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9拉斯维加斯(官方认证)网站服务器-Las Vegas Application

安徽农业综合开发“四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时间:2009-01-20    作者:管理员    点击:8458次
    第1招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业综合开发如何在资金少、任务重、矛盾多的情况下,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探索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今年初,安徽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合肥市包河区烟墩镇、黄山市黄山区耿城镇、池州市青阳县庙前镇和九华乡、巢湖市庐江县郭河镇、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等建设“5个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试点项目。为了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安徽省财政厅成立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领导小组,厅长陈先森担任组长。

  安徽省财政厅农发局通过树立“立体开发、规模开发、长效开发、特色开发”等4个理念,主动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和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进行全方位立体开发,改变农业综合开发单打一、效益低、小而散的局面。培育行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加强专业化市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化经营的良性循环效应。根据各地的优势资源,因地制宜,确定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内容,将各地最具优势、最有特色、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作为开发的首选。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相互彰显、互为支撑促进的不同农业产业带或产业布局。

  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适量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搭建平台。记者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采访时了解到,自今年初启动以来,安徽省5个万亩示范区项目建设都有很大的进展。在示范区建设中,积极支持规模经营,鼓励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土地流转制定了详细的支持措施。各项目单位积极开展资金整合,将新农村建设资金、土地复垦资金、村村通资金等支农资金进行有效整合,集中投入。如黄山示范区整合土地整理资金2627.67万元,市政府一次性加大投入1800万元,用于示范区内的主干道路建设。基础设施的改善,有效吸引了外资的投入。

  淮北市濉溪县百善示范区5月份动工,目前机井、沟渠、林网、田间配套工程都已完成过半。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的水泥路、砂石路、安全饮用水、村内排水、沼气、晒场、太阳能路灯、村容整治等都在有序进行。

  第2招 扶持种粮大户

  近年来,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增加了种粮成本,降低了种粮大户的收入。

  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种粮大户发展,调动种粮大户的积极性,今年初,安徽省财政厅农发局安排26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在全省选择了15个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且粮食生产规模较大的种粮大户,开展了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强化科技服务支撑,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支持种粮大户活动。

  安徽省财政厅农发局局长王建培告诉记者:“扶持种粮大户既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举措,也是为国家粮食安全分忧的具体行动。今后每年都将支持10~20名种粮大户,单独安排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在全省范围内竞争立项。”安徽农发局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在农业综合开发基本政策和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简化程序,注重实效。对承包面积在4000亩以上种粮大户的项目建设,按现行土地治理项目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实行招标制、监理制、报账制等。并对所有投资在2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实行打捆公开竞争性招投标。对于1000亩以下的种粮大户,以单项工程建设补助为主,对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补助。对于适宜自建的小型工程,组织农民或农民理事会,自己开展建设,探索先建后补的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财政支持建设的农田项目建成后,能够持续有效发挥作用,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决定,项目建成后工程移交种粮大户使用、管理,在种粮大户承包期内,无须缴纳使用费用。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为项目工程所在的行政村集体所有,在种粮大户承包期满后,移交行政村。种粮大户自筹资金建设的工程或购置的设备,产权归种粮大户所有,共同建设的按比例分割。

  记者采访中发现,通过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在粮食主产区建设了一批有影响的规模化高标准农田,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农资涨价幅度大,种粮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农业综合开发帮我搞农田基本建设,还解决晒场、扩大仓容,真是帮到了点子上。”临泉县种粮大户张友成感慨地说,今年流转的1200亩农田,排水沟土方工程全面完成,农田灌排渠系全部理顺。当涂县种粮大户李敏涛流转土地7228亩,稻麦轮作,改造治理前有近3000亩农田因排水不畅不能种小麦,形成冬闲田,在农发局的支持下问题解决了,仅此一项,就能增收近百万公斤粮食产量,效益十分显著。

  第3招 推动养殖业板块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宣城市利用其区位优势、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依托长三角地区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拉动,大力发展家禽产业。安徽省财政厅农发局在推进宣城市家禽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针对制约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建立以种禽生产、标准化商品禽养殖、饲料生产、加工储藏、综合开发利用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家禽产业综合实力,使家禽产业集群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安徽省财政厅农发局在把财政农发项目资金向宣城市养殖业板块倾斜过程中,有3个特点:一是突出扶“强”,实施骨干企业升级工程。增强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品牌建设能力、外向拓展能力和带动能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规模大、竞争优势明显和带动能力强的家禽企业集群联合舰队。二是突出扶“弱”,着力解决集群发展的薄弱环节。就是在扶“强”的过程中,针对影响核心竞争力的某些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扶持,突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禽产品精深加工和粪污处理及综合利用。三是突出扶“缺”,切实保护地方家禽品种。建设雁鹅纯种繁育场,加强原始基因库的保护,制定完善的品种选育方案,培育新的优质品系,合理开发雁鹅品种资源。

  安徽省财政厅农发局还努力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地方政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宣城市重点围绕肉鸡、肉鸭、蛋鸡和蛋鸭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包括祖代场、父母代场、商品代场的家禽良种繁育体系,2007年全市种禽存栏量达到300万套。全市具有4个国家级、3个省级、7个市级和14个县级家禽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从事家禽养殖的农户达10万余户。

  第4招 整合支农资金

  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但目前财政支农投入小而散、渠道多和效率差等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实施效果。

  为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安徽省财政厅农发局积极探索省直部门间资金整合的新机制,通过与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等部门协商,遵循“统筹协调、统一规划、联合选项、分别管理、优势互补、重点推进”的原则,采取“省级主导、县级实施”的方式进行整合资金试点,以实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标。通过部门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财政厅与国土资源厅、省农委的主要领导牵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整合项目事宜。

  经过磋商,决定把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实施粮食高产攻关“三大行动”(即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玉米振兴计划行动),共同扶持种粮大户,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5方面作为资金整合的主要内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在共同实施粮食高产攻关“三大行动”方面,由省财政厅农发局和省农委农业局共同开展项目建设。省农委将“三大行动”核心示范区优先安排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充分发挥农发项目基础设施完善的优势,放大效益;农业综合开发每年安排部分资金实施省级科技推广项目,专门用于促进粮食增产“三大行动”,省农委在技术指导、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配合,共同打造粮食高产攻关“三大行动”的核心示范片。

  农业项目资金的整合,对全省的农业和农村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各部门不仅能围绕全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大的社会影响,还有利于部门之间优势互补。“多部门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是一项新的尝试,省直部门是相关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对本行业的项目在政策把握上,站位较高,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等优势,因此通过省直部门间支农资金整合,可以着眼全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大局,集中资金,形成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引领、示范现代农业,统筹全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目标。”安徽省财政厅农发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将稳步推进、逐步推广。(农民日报)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