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9拉斯维加斯(官方认证)网站服务器-Las Vegas Application

宜城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设掠影

时间:2009-07-10    作者:管理员    点击:8345次

 图为: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右一)在襄阳市农业局局长张丛玉(左一)、宜城市副市长罗兴斌(左三)陪同下到项目区调研

    这里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空气清新,水质优良。
    这里位居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北枕中州大地,南襟江汉平原,素有“五邑要道,八省通衢”之称。
    这里曾是战国时楚国建都185年的战时首都,有10多位楚王活动于此;楚辞赋大家宋玉出生于此,在这里写下了《九辩》、《神女赋》等16部传世佳作。
    公元前192年,汉惠帝在此正式设县。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将军在这里的十里长山与日寇作战,壮烈牺牲,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牺牲的最高将领。
    这就是宜城,一座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名人辈出的文化名城。因其拥有2115平方公里版图、85.31万亩耕地,兼有汉水穿城而过、居全省日照时数高值区的优势,这里也是一块农耕风水宝地。这不,宜城市农业局以测土配方施肥等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把宜城打造成全国粮、棉、油、水果丰产县(市)之一,全国屈指可数的“双百棉”、“吨粮田”和生态农业示范市,全国主要的优质西瓜生产基地,全国粮食主产区441个重点县(市)之一,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100个试点县(市)之一!全市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棉花以及40万亩双低油菜也都纳入了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范围!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气候温和,雨热同期,水域宽广,使宜城市具备了成为农业大市的“天时、地利”,所以,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即成为全省第一个吨粮县,之后又建成双百(斤)棉县,但与此同时,每年化肥使用量达4.6万吨(折纯),农民用于化肥的投入占整个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的45%以上。而且在肥料使用上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养分投入比例不合理,作物施肥量不平衡,施肥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使化肥利用率下降,资源严重浪费,农民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还导致耕地地力下降,环境污染日渐严重,以至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成为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制约因素之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优势的农业实用技术就要向农业产业化大县倾斜,2008年,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落户宜城市,项目建设要求全年取土样4000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40万亩,施用配方肥料面积占项目实施总面积的50%以上,项目区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平均每亩节本增效25元以上。
    宜城市委、市政府迅速把这件惠农项目拿在手上抓,成立了“五组一办”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领导小组由副市长罗兴斌任组长,市政府办、市农业局、财政局负责人任副组长,市农业局也成立了以分管业务的副局长毛德新任组长、整合种植、栽培、土肥、植保各方面专家在内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小组,专家技术组以土肥站为骨干,市、乡相关农技推广单位参与,技术人员总数达30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的化验测试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的,化验室的建设就成了重中之重。宜城市首先就高标准建设化验室,2008年初,宜城市农业局专门划拨了一栋办公楼给土肥站使用,建成总面积达280平方米的土壤样品室、化验分析室、精密仪器室等标准化工作间10个,购置原子吸收仪、分光光度计、恒温干燥箱等仪器设备68台(套),化验监测功能完备。随后,又组织了4支取土工作队分赴全市10个乡镇取土样3000个、植株样品10个,填写调查表格9000份,经过培训的3名专职化验员也加班加点工作,2008年共化验13560项次,在2009年春耕前完成了当年的化验测试指标任务,为及时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扫清了障碍。
    要让农民科学施肥,仅仅知道土壤的化验测试结果是不够的,不能让因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的中老年农民去当田野上的“数学家”和“化学家”——必须要给农民一张看得懂、用的着、写明了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品种的施肥建议卡。围绕这项工作,宜城市农业局土肥站安排田间肥效试验18项,配方验证试验4项,示范展示样板15个,设置小区126个,试验项目262项次。2008年已完成水稻试验,取得的基础数据和阶段性试验成果,在2009年春夏播生产中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运用:研究制定了配方施肥模式3类9种,主要农作物主推配方6个,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4万份,技术资料5000余份。

    洛阳三月花如锦 多少工夫织得成

    2009年5月20日,我踏上了这块名闻遐迩的楚国故都,沿途看到金色的麦浪翻滚,间或有收割机的轰鸣声时远时近,好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早上,我信步走到离市区不远的宜城市小河镇石灰村,这里的农民正在抢收抢种。见一位名叫王守忠的农民打着哈哈在田间忙碌,忍不住与他攀谈了起来:“您今天顶着这么大的太阳干活,不累啊?”王守忠一脸兴奋地回答我:“种田的人不在乎太阳晒不晒,只在乎产量高不高!您瞧我这小麦,今年亩产肯定是超过1000斤,我高兴都还来不及,哪还去想累不累!”当我进一步问他产量咋这高时,他高兴地给我算起了账:“一包40公斤的配方肥120元,一亩地的良种25元,加点除草剂和杀菌剂后,这病虫也比往年少,你说这产量咋会不高!一季下来一亩地净赚700多,没想到老了种地还比年轻时种得好!”
    受惠的不仅仅是王守忠一家人。宜城市委、市政府把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作为十一五期间为农民办实事的十件大事之首,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帮助农民增收进而推动粮棉油优势产业的大发展。该市形成市、镇、村测土配方施肥三级联动、分工协作、高效运作的工作态势,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管理实施、方案制定、指导督办等工作,市土肥站为主体,联合市农技中心、植保站等相关单位,具体负责测土配方施肥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工作,所有从事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的技术人员都进行了岗前专业培训,各乡镇成立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协作小组,协助完成相关工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与各乡镇分管农业的领导、市项目办与市土肥站、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分别签定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责任书、试验示范、建议卡发放入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责任书,网络化的管理保障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项目区入户率达到95%以上,4万份施肥建议卡一张不落的到达了农民手中。
    一项新技术的推广总是不能一蹴而就,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于是,宜城市农业局在王集镇襄江村、小河镇石灰村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核心试验示范区,在全市各乡镇建立试验示范区10个。同时,全市按“有试验方案,有试验设计,有调查记录,有工作记录,有责任人,有协作农户,有汇总表格,有工作经费”这“八有”标准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样板15个,示范总面积达2万亩。让周围的农民群众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技术就会推得开。除此之外,宜城市农业局还把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与农业科技入户项目结合起来,先由农技人员直接进村入户,重点培训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大户,手把手、面对面教授示范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及相关知识,为示范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每个示范户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学习测土配方知识,全市形成了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其他农户的技术推广链条,给农民培养了一支家门口的农技专家队伍,有效地提高了技术的入户率、落实率。
    为最大限度的帮助分散经营的千千万万个农户扎实有效的掌握这项节本增效的新技术,宜城市农业局想的还是要给农民提供更多、更快捷的专家服务。农业局局长王立方独辟蹊径,高效利用省级财政“以钱养事”的补助资金。把测土配方施肥作为乡镇农技公益推广委托服务的一项内容,实行“乡镇农技推广公益服务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单列,委托、考核、经费三挂钩,重点环节经费提取、集中委托”的方式进行管理。2008年全市安排测土配方施肥补助资金9万元,占乡镇农村公益服务省拨资金总额的14%,这笔资金专项用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取土测土、发放配方施肥通知单等。随着省“以钱养事”补助资金额度的增加,测土配方施肥补助资金也将进一步调整,测土配方施肥作为乡镇农技公益委托服务的一项内容将长期持久地开展下去。
    优势的技术与优势的产业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倍数效应。宜城市在百里长渠灌区和中部平原等地建成了42万亩优质水稻基地和35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在王集、南营、小河等乡镇建成了“双低”油菜、优质花生、优质芝麻基地70万亩,在孔湾、郑集、鄢城等乡镇207国道沿线成片开发,建立了蔬菜基地10万多亩,以流水镇为中轴,网络板桥、王集、南营等乡镇建立了10万亩的优质西瓜基地;以流水镇、板桥店镇为中心建成了年产规模1000余吨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在这些基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都作为主推技术入驻,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有效的改善了农产品的品质,迄今为止,宜城市已有18种农产品获得了国家级优质产品认证,8种农产品获省级优质农产品称号,芝麻酱、黑芝麻营养膏、香菇等16种特优农产品走俏国外50多个超市。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宜城市有30万亩耕地按配方施肥、10万亩耕地用上了配方肥,据测算,水稻亩平增产53公斤,亩平增收100.7元,总增收585万元;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满意度也达到90%以上;配方肥,磷、钾肥,微肥使用面积也提高了20-30%......如此,我们就更有理由期待:宜城的明天水更清、天更蓝、瓜更甜、米更香,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宜人居、宜创业、宜发展”的魅力新城!(襄阳农业信息网 彭翠楠 胡群中 何全超 张宜 吴运明)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