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晓东介绍,中国以占全国耕地48%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5%的粮食和90%的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区是命脉中的命脉,灌区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基地。”王晓东介绍说,1952年9月,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电力灌溉工程——珥陵灌区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大面积电力灌溉的开始。自1996年开始,中国先后对393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2亿公斤,增加节水能力105亿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由改革开放初期的0.35提高到0.475。
与此同时,灌区灌溉方式、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水漫灌、土渠灌溉等粗放的灌溉模式得到有效遏止,新型、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渠道硬化防渗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应运而生,“参与式管理”让灌区水工程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供水设施越来越多,水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灌区成为支撑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支柱。
水利部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已经建成设计灌溉面积超过30万亩的大型灌区447个,1万至30万亩的中型灌区5967个。现有塘坝、小型泵站、机井、水池、水窖等独立运行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000多万处,大中型灌区末级渠道、小型灌区固定渠道近300万公里,固定灌溉管道约180万公里,相应的配套建筑物近700万座,难以计数的田间工程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农田灌溉面积。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