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烘干是保障粮食品质、减少粮食产后灾后损失、确保粮食丰收到手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粮食烘干设施建设。记者日前从湖北省粮食烘干能力建设培训班上获悉,湖北省根据粮食的种植面积、产量,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粮食加工企业为主体,本着产地就近就地的原则,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智能化、信息化粮食烘干中心,粮食产地烘干率超过67%,全年可减少粮食因霉变损失1亿多斤。
眼下正处于湖北省夏粮的集中收获期,在荆门市京山市曹武镇源泉村全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智能化低温循环式烘干机正在对种粮大户李仁杰的小麦进行烘干。“今年麦收时连续阴雨,粮食烘干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李仁杰告诉记者,今年收的小麦经过烘干,全部达到标准,“每斤烘干费才5分钱,4万斤小麦不到半天就可以烘完,大幅降低人工及管理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这个烘干中心每年可满足周边3-5个村1.6万亩小麦烘干需求。像这样就近建成的粮食烘干中心,湖北省已有1790个。
每年小麦收割期间,长江中下游正值梅雨季节,对湖北夏粮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为了变“丰收在望”为“丰收到手”,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烘干能力建设,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粮食局、省农业发展中心联动攻关,去年1月联合制定并印发《全省粮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粮食烘干中心达到2100个,烘干能力达到24万吨/批次。“各地迅速推动建设,”湖北省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易俊东介绍,“2022年,全省粮食烘干机达到9359台,粮食烘干批处理能力达到19.64万吨,烘干粮食230亿斤。节能、高效、低碳烘干储粮技术装备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
“全区的烘干设备都安装北斗数据采集终端,纳入区农机北斗信息中心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荆门市掇刀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样可以及时指导烘干中心做好烘干设施节能环保和自动化、信息化及自动烘干、自动储运等建设服务。“烘干机通过搭载北斗等智能装备在小麦烘干过程中实现温度、水分、风量等工况的实时监控和自动化干燥作业,能够在不影响小麦品质和口感的情况下达到国家含水量标准。”易俊东表示,湖北正在加速优化烘干装备结构、推动绿色装备应用,提升烘干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在燃料上,改燃煤为生物质、燃油、天然气、电炉;在设备类型上,指导有的地方因地制宜由单一的烘干水稻、小麦、玉米烘干机,变为烘干粮食和油菜一体化多功能的烘干机。”同时,为了帮助各地解决粮食烘干网点建设的瓶颈障碍,湖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将“粮食烘干中心建设”纳入19个省级重点实事项目;湖北省农业发展中心承担粮食烘干能力建设日常工作,坚持每月调度,跟踪问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对购置粮食烘干机实行优先补贴,应补尽补;湖北省财政厅对2022年建设竣工、验收合格的粮食烘干中心,安排补助资金3133万元。
(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