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气象部门预报,进入7月份后,我市多地可能有长时间、大范围阴雨天气,极易造成部分中药材基地出现洪涝及次生灾害。当下正值大多数中药材旺盛生长期,为有效应对持续阴雨天气对中药材生产的影响,降低灾害损失,特提出如下防灾减损技术措施。
一、掌握气象信息,做好应急预案
进入雨季后,各药农、药企、药商等要持续关注天气预报和雨季汛期预警,准确掌握近期和未来气象信息,做好中药材生产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防范工作。
二、安排人员巡查,保证排水通畅
药材根茎部一旦被雨水浸泡超过24小时,将会导致不可逆转的伤害,后期极易烂根生病。因此,预防涝害对中药材生长的影响,关键是减少水淹和浸泡时间;提前是疏通和加固基地沟渠排灌系统;保障是派人值守巡查和及时排除险情。雨前,要检查修复基地保护设施,断开基地主干渠进水口;疏通开深排水沟和排水口,确保围沟(深度)>腰沟>厢沟;降低基地附近蓄水池的水位以备蓄水;排查易塌方路段和地块的险情;压实大棚顶膜、裙膜和加固骨架。雨中,要组织人员定期巡查,及时引流通过沟渠排水,避免大水没过基地厢面、路面等造成横流漫溢。
三、积极开展自救,恢复灾后生产
1、灾后排水:雨后要及时疏通排水系统,确保厢面、厢沟不积水。对排灌系统破损和积水严重的地块,可在四周重新开深沟排水,也可在地块中央开若干小沟引流,并与深沟相连,保排水通畅;对低洼、排水难度大的地块,可采取机械抽水,尽快排出,缩短积水时间;对排水比较通畅,地里无明显积水的地块,可酌情清除沟渠淤泥,有效降低田间持水量。
2、清理药园:在天气晴稳、土壤较干时,及早清理药园。对植株整株死亡的,要连同根部全部挖出,并在根穴四周撒施生石灰或药剂等进行土壤消毒;对折断或坏死的地上枝叶,可机械清除断枝,勿强掰、强扯造成二次伤害,注意切口面要外斜并涂抹杀菌剂,并将枯叶断枝等移出药园深埋或销毁;对水流冲积来的砂土要及时清理铲除;对地块设施遭破坏或塌方受损的,要先清理再修复,保持田间通畅。
3、病虫综防:高温高湿气候极易诱发各类病虫害加快加重发生,要提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早发现早防治,控制其扩散蔓延。根腐病、白绢病等可用药剂淋茎、灌根;炭疽病、枯萎病和叶斑病等可用生物或化学药剂喷雾防治;夜蛾类害虫可先用物理或生物农药防治,必要时再进行化学防治。有条件的,可普撒一遍生石灰或杀菌药粉等,进行全园土壤消毒。
4、分类处理:对于轻度受灾的良繁或种植基地,要及时查苗补缺,再进行一次全面的中耕松土,以破板结、促通气、防沤根,并追施1次速效肥提苗壮根;对于严重受损且很难恢复的品种或基地,可以深翻再改种其它药材或作物。对于即将进入采收期的药材,可适当提前采收,及时加工出售以减少损失;对于多次采收的药材,抢收后及时进行消毒、中耕、追肥等处理,帮助植株恢复生长,确保下季产量以补回损失。对于室内贮藏的药材和种子等,要规范堆放,在汛期必须定期对仓库进行检查和科学管护,保持干燥通风,定期除湿除尘,防止霉变和虫蛀。
5、品类管理:根茎类药材怕涝,要加强对排灌系统检查,保证排水通畅;雨后天晴及时喷杀菌剂或撒生石灰,进行全园杀菌消毒;林下种植的,可将其周边过密小灌木和杂草等进行清理,保证基地通风,减少病虫害发生;可施用植物生根剂、叶面肥和复合肥等,促进植株恢复生机,提高抗病能力;对于水淹时间较长的,建议提前采收加工。果实类药材现处于采收期,连日降雨会影响采收和日晒干燥,农户缺少机械化干燥设备,土炕烘烤时要注意烘烤温度,不要超过60℃。全草类药材已进入快速生长和种子成熟期,受涝叶片易发黄,根系易腐烂,要加快排水降低损失,加强通风减少病虫害,要抓田管、补养分、提产量。花类药材受2月份低温雨雪冻害影响了产量,后期要加强肥水管理,确保下季产量,在阴天或者雨后要及时采收,带雨采收会影响质量。菌类、皮类药材要加强田间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多部位入药的药材已进入种子快速生长期,要加强雨季汛期水位调节管理,防止叶柄折断倒伏,同时保证养分充足供给,达到优质高产目标。
(中药材团队 刘克钊)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