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9年即将过去,盘点今年种植业生产的成效和亮点,可以用“来之不易”四个字来概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今年种植业生产是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展开的,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波动的不利影响,经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和多发重发病虫害的严峻考验。 |
2009年即将过去,盘点今年种植业生产的成效和亮点,可以用“来之不易”四个字来概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今年种植业生产是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展开的,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波动的不利影响,经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和多发重发病虫害的严峻考验。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我国种植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粮食生产实现42年来首次六连增
2009年的种植业生产是在上一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各级农业部门并没有因为既有的成绩放松农业生产,也没有因为现实的困难动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信心,而是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明确目标责任,强化政策宣传,把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户到田;亿万农民受到政策激励,展现出空前的生产热情。种植业生产取得显著成效,亮点突出,在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也为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粮食在连续5年增产的基础上,继续实现增产,再创历史新高。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粮食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再创历史新高,实现42年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3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粮食连续6年增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振了信心,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业稳定发展积累了经验。
在粮食生产取得六连增的同时,油料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油菜籽产量创历史新高。在去年扭转连续两年减产、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连续八年下降局面后,今年油料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预计全年油料产量增长3%以上。
受经济企稳回升的拉动,今年多数园艺产品呈现产销两旺的好形势。蔬菜、水果、茶叶均呈现面积、产量双增态势。今年前10个月,蔬菜、茶叶、水果价格稳步上涨。出口形势也有所好转,今年1~10月,水果出口量同比增长6.4%,蔬菜出口额同比增长2.8%。
今年种植业生产形势好,还体现在对农民收入增加的突出贡献上。初步测算,今年种植业对农民人均增收的贡献在100元以上,占农民增收份额超过30%。
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影响,今年棉花生产出现下滑,糖料、蚕桑产量也有所下降,但收购价格回升,种植效益可望增加。
丰产丰收历经艰苦努力多重考验
今年种植业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经受了多重考验,付出了艰苦努力,凝聚着各地、各级农业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心血和汗水。既有中央高度重视,又有各地扎实有效的工作,还有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中央领导反复强调,坚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农业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重大支撑作用。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3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对春耕备耕和春季农业工作进行具体部署。5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在出台有力政策的同时,政策落实力度也在加大。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四补贴”资金1230亿元,增长19.4%,实行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全覆盖,扩大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并在2月下旬提前拨付867亿元资金。大幅度提高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实施东北稻谷、玉米、大豆、南方中晚稻及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这些政策信号强烈,力度很大,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2月21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在农业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粮食能够增产,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打赢了两场硬仗,即抗旱和病虫害防治。
今年农业自然灾害频发重发,冬春连旱和伏旱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各级农业部门迅速反应,积极应对,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指导服务,推进科学抗灾,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水肥并进的科学抗旱技术路线,指导农民科学抗旱,实现了重旱区少减产、轻旱区不减产、非旱区多增产。同时,针对今年小麦条锈病、草地螟、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偏重发生的严峻形势,加强病虫监测预报,落实防控措施,有效减轻了病虫危害。据统计,今年全国累计防治病虫草鼠害面积70亿亩次以上,重大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粮食的损失。
今年农业部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高产创建。粮棉油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由上年的600个增加到2600个。各省(区、市)还整合资金,建设省级高产创建示范片1300多个。各级农业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开展观摩示范,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带动了大面积平衡增产。
在今年的种植业生产中,农业部组织专家制定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方案,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各地因地制宜,确定主推品种,推广关键技术。在关键农时季节,农业部组织小麦、玉米、水稻专家指导组,深入生产一线,查苗情、墒情、病虫情活动,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指导。农业部还组织开展农资市场打假活动,强化市场监管,保障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利益。同时,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提高园艺产品质量和效益。
秋冬种作物长势总体正常生产有序推进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秋冬种生产,早在10月上旬,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秋冬种工作,出台了7个方面、15项政策措施,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历史少有。各级农业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迅速行动,狠抓落实,扎实推进秋冬种生产。目前,华北、西北、黄淮北部麦区已陆续进入越冬期,黄淮南部、长江中下游、西南麦区处于分蘖期。总的看,今年秋冬种面积增加,当前长势总体正常。
今年冬麦区降雪降雨较多,土壤底墒充足。降水对踏实土壤有利,特别是对一些秸秆还田镇压不好的麦田更为有利,起到增墒保温作用,利于小麦安全越冬。
今年秋冬种生产的特点之一就是病虫草害较轻。近期冬麦区连续几次出现强降温天气,减少了病虫发生基数,尤其是减少了地下害虫的发生,对病虫草害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据甘肃省农牧厅反映,今年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病面积320多万亩,同比减少180多万亩。
最让人欣慰的是今年秋冬种面积稳中有增。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全国秋冬种农作物面积7.0亿亩,比去年增加1940万亩,在面积增加的同时,各地加大关键技术推广,着力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狠抓秸秆还田、旋耕镇压、种子胞衣、药剂拌种等技术,播种期间墒情较好,适播面积大,播种质量高,基本实现一播全苗,多数麦田苗全、苗匀、苗壮。据农业部农情调度,今年全国11个主产省冬小麦一类苗面积比例占34.6%,二类苗占44%,三类苗占21.4%。旺长苗大大少于往年。
但是,受11月初以来连续3次强降温天气的影响,部分晚播麦个体较弱、群体不足,苗情比较复杂。据中国气象局监测,华北和黄淮地区早春可能发生大范围春旱,冬小麦生长发育可能受到较大影响,防灾减灾和田间管理任务十分繁重。
叶贞琴说,农业部将坚定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冬季田管,扎实开展技术指导,及早谋划早春田管,坚决打赢夏季粮油丰收这一硬仗,争取明年粮食生产有个好开局。 来源: 三农在线-农民日报
(编辑:管理员)